4 六步综合疗法

4 发酵中药

4 国际专利

4 临床案例

4 科学抗癌 肿瘤康复

4 您相信癌症能防治,就能防治

4 国际自然抗癌学会

4 走向康复

六步疗法之五:运动锻炼疗法
发布者:本站  阅读:1901次 [返回列表]

    适度的运动是抗癌的良方   国外的一项研究表明,每天进行两小时有氧运动,癌症患者的生存率由32%上升到88%。此外,运动还能促进食欲,改善睡眠.增强体质;可改善人的情绪;又是最好的镇静剂和安慰剂。因此,适度运动确是防病、抗癌的良方。

研究表明,合理的心身锻炼方法对整体机能的恢复,特别是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稳定,协调与有序,具有一般药物治疗所无法比拟的优势。

根据病人不同身体情况,指导不同的锻炼方法,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活动锻炼能提高身体的免疫能力和恢复健康体质。但是,要因病人的病情轻重不同,各自体质不同,制定适合病人实际情况的锻炼方法。

    肿瘤患者因体力下降可致活动受限,其康复治疗原则为:(1)把握疾病病情;(2)改善活动障碍情况;(3)包括自主的少最多次锻炼;(4)指导其在病房内活动;(5)由康复医生进行治疗和被动锻炼;(6)让患者知道自己的病情,从而进行配合。

病人经常锻炼身体,能提高病人的身体素质,提高免疫力,精神愉快,能起到辅助治疗癌症的功效。如气功、保健操、走步、快走步、打坐、吸气吐气等等。

例如:癌因性疲乏的运动锻炼治疗

癌因性疲乏(Cancer-Related Fatigue.CRF)是一种痛苦而持续的主观感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被公认为是困扰癌症患者的“最重要却无法治疗的症状”,其中乳腺癌患者的疲乏程度明显高于其他患者。国外一些研究已经证实适宜的运动锻炼可以有效的缓解癌症患者的疲乏。癌症患者经历手术、放化疗等治疗后,运动耐量减低,疲乏程度各异.需制定个体化的运动处方,以确保运动疗法安全有效。

其方法:

1、制定运动处方  运动处方包括运动形式、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和频率。(1)选择运动形式:住院期间采用病区内快走方式,出院后根据患者日常运动习惯指导患者分别选择快走、慢跑、上下楼梯、有氧健身操等运动形式。(2)测算运动强度:患者的目标心率视为运动强度,按Karvonen最大贮备心率百分数法确定目标心率.即:目标心率=(220-年龄-安静心率)/2 + 安静心率。首次运动前测定患者个体安静心率(如患者有紧张、剧烈运动等情况,需稳定后测量),计算目标心率,测算运动强度,由护士为患者按上述方法重新测算运动强度。③确定运动时间和频率:运动时间为每天30分钟,运动频率为每天1次。 

2.实施运动处方   由护士就运动处方的相关知识及实施方法进行培训.对患者采用统一的指导语;运动前做准备活动3-5分钟,如腰部转体、高抬腿等,逐渐增加运动速度以达到目标心率:自达到目标心率开始计时,运动结束后做5-10分钟整理活动,如伸展运动、深呼吸等。每天在目标心率下锻炼30分钟,可根据患者体能1次完成或分3-5次完成,间歇时间不计时。若患者出现胸痛、恶心呕吐、下肢疼痛、脉搏不规则等停止运动。  

疲乏可以由癌症本身及治疗引起.大约70%的放、化疗以及手术后的癌症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疲乏。研究表明疲乏在约30%的癌症患者治疗后的数年内仍然存在,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52%经历疲乏的癌症患者从未向他们的医生提过自己的疲乏症状,即使有少数人告诉他们的医生,医生的建议也往往是“多休息”和“少运动”。然而,研究证实不运动将会导致异常的结果,如肌肉萎缩,心肺功能适应能力降低,同时出现自信心下降、社会交往活动减少、工作能力下降以及不能很好的应对日常生活等。因此,休息和少运动不能减轻疲乏的症状。国外研究显示有氧运动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疲乏程度。在发达国家中.多项研究表明了运动可改善癌症患者的功能状态,但目前对癌因性疲乏的可能干预中一般不包括身体活动方案,即使给癌症患者推荐身体活动.在运动方式、频率及强度方面也缺乏给予特殊说明。疲乏是保护机体组织如心肌免于过度损伤的生理而非病理性的现象。

因此,要想修复心肌的损伤一定要在科学的运动处方下指导患者锻炼。运动处方就是根据锻炼者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锻炼经历、心肺机能或运动器官的机能水平,规定出适当的锻炼内容、锻炼方法、锻炼强度、锻炼时间、锻炼频度及锻炼进展的速度,并以此来指导锻炼者有目的、有计划、科学地进行身体锻炼。从而达到提高或恢复机体的机能水平。